当前位置:首页>工委之窗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民俗文化焕发新机

发布时间:2025-04-01信息来源:驻村第一书记

——传统庙会焕新彩 文明乡风润乡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刻把握其实践要求,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乡村全面振兴持续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在春意融融的暖阳里,南村镇翟河底村一场承载着百年农耕文明记忆的传统庙会正以崭新姿态绽放光彩。这些曾以祭祀祈福为主的民间集会,如今已演变为文化传承、文明传播与经济振兴的多元载体,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非遗活态传承:让古老技艺“活”在当下

在南村镇翟河底村,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庙会正通过“非遗+”模式焕发新生。传统的戏曲表演和乡间特色小吃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螳螂拳传承人李师傅现场演示武术套路,特色待客美食油铰让人垂涎欲滴,上党邦子的戏曲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让古老技艺真正融入现代生活。“我们不仅要保留庙会的‘形’,更要传承其‘神’。”

文明实践创新:让传统庙会变身“文明课堂”

翟河底庙会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正在开展。戏曲《天价彩礼悔良缘》以传统艺术形式批判婚嫁陋习,志愿者们穿梭人群发放《文明婚丧倡议书》。村民郭大爷感慨道:“过去办喜事讲排场,现在看了节目才明白,省下的钱能给孩子多买几本书。”据统计,翟河底村通过“庙会+文明实践”模式,加强培育树立移风易俗示范户,推动落实红白事简办。移风易俗的背后,是文化治理体系的创新,是让村民既是文化传承者又是经济受益者。

作为第一书记责无旁贷要着力推动这种“文化搭台、文明唱戏”的创新实践在农村开花结果。将理论宣讲融入庙会,用方言快板解读党的政策;将法治宣传与民俗表演结合,通过案例讲解反诈知识;让庙会成为传播诚信理念的流动课堂。 

经济赋能升级:让乡土烟火气转化为振兴新动能

传统庙会的经济效应正在加速释放,翟河底村今年庙会形成的“三日经济圈”带动周边5个村庄店铺销售额突增,村民崔永军小卖店、两家烧烤店的销量翻倍增长。三天来庙会吸引游客超5千余人次,带动村内及周边餐饮收入明显增长。 

未来可期:传统民俗的现代化转身

从“赶热闹”到“品文化”,从“物质交换”到“精神共享”,乡村庙会的蜕变折射出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当舞龙舞狮遇上网络技术,当戏曲舞台变身直播平台,传统庙会正在完成从文化记忆到文化认同的跨越。这些举措不仅让传统民俗“活”起来,更让乡村振兴“火”起来。

站在新时代的田野上,乡村文化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从黄土高原到江南水乡,从传统技艺到数字创新,文化正以润物无声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文化振兴不是面子工程,而是要让文化基因融入乡村血脉,让文明新风滋养百姓心田。当文化真正成为乡村的灵魂,我们一定能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出无愧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璀璨篇章。


版权所有:中共晋城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