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荟萃>我身边的清廉故事

【我身边的清廉故事获奖文章-01】便民、贴心、清廉的健康“第一守门人”

发布时间:2022-09-22信息来源:纪工委

为深入推进全市清廉机关建设,丰富廉洁教育形式,挖掘身边的廉洁事迹,推动机关党员干部尚廉、学廉、践廉,日前,市清廉机关建设专班组织了“我身边的清廉故事”征文活动,收到了近300篇征文,并从中评选出30篇优秀文章。

今天选登第一篇阳城县董封乡卫生院樊晓雷的征文《便民、贴心、清廉的健康“第一守门人”》:

不管春夏秋冬,无论寒来暑往,在董封乡鹿渠村数个自然庄的羊肠小道上,总能看到一个驾驶摩托车、身穿白大褂,脸上一直挂着笑容的忙碌身影,他就是该村卫生所医生燕建社,今年58岁,共产党员。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30多年如一日,坚持扎根基层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服务于患者和居民,谱写了一首奉献无悔之歌。他所在的卫生所及本人连续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乡村医生”、“人民满意村卫生所”、“好村医”、“名乡村医生”、“群众满意的村卫生所”。

他凭着一个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执着追求的心,把“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帮病人之所需”当作自己的天职,在多年的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家庭医生”。他说:“我就是个医生,人生病了,找不到治疗的路,我给他指个路,说话的时候客观一点,热情一点,就是这么简单的事”,他如此评价自己,我只是想把本职工作做到位。

定期服务签约对象,让居民省心、省时、省力

30多年来,他一户一户地上门走访,对居民进行健康调查,为辖区内300多名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由于在正常的工作时间里,大多数居民都外出打工不在家中,他就利用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挨家挨户地上门进行健康调查和随访服务。基本形成“医疗+公卫”随访到户、健康管理到人,提升基层首诊率的良性循环。具体说,就是慢性病签约患者参与居家健康管理服务后,结合当下疫情防控常态化,村卫生所是医疗机构最前沿的哨所,乡村医生又是签约服务团队成员,既要完成居民签约、上门随访,还得参加核酸检测、密接者流调等防控工作。因此,他居家管理时提供以下三大类服务:一是记录服务对象管理前后的健康参数(包括身高、体重、腰围、生活方式、用药情况、血压血糖等);二是根据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制定慢性病及相关健康风险评估报告和干预方案;三是为居民免费提供疫情防控居家自我监测技能,及时上报健康管理信息。

让群众获得健康知识是最重要的工作。他针对慢性病、常见病、传染病等,每季定期为辖区群众举办健康讲座。在村卫生所,到处都张贴着关于常见病预防的宣传画,门口资料架上摆放着各种疾病的预防宣传资料。他说:“只有让老百姓知道疾病的危害性,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真正成为群众健康的“第一守门人”

家庭医生,而今已走入普通百姓家中,他和签约居民建立了一个数百人的微信群。他的代号是“跑步哥”,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患者有需求,燕建社总能克服困难,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患者身边,热心、果断的进行救治。他每次出诊到从上级医院出院后的签约居民家中,首先是观察尿袋中的尿量和颜色,接下来进行体检,测血压听心肺等,患者家属感动地说,家庭医生的服务,相较于费时、费力地反复跑上级医院,排队、挂号看病,无疑更及时,也更贴居民的心。

他辖区内的签约居民上官先生服用降压药的效果一直不理想,通过多次上门随访和进一步体检后才发现,原来该先生患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H型高血压,在及时调整用药,改善症状后,他耐心指导该先生改变过去缺少运动、大量抽烟、过量吃肉、少食蔬菜、爱打麻将等不良生活习惯,为他送去了健康。

同时对65周岁以上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病人建立中医家庭病床,上门送医、送药、送治疗,使辖区居民不出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优质的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廉洁行医、拒收红包

本村有一位姓李的村民,2016年7月被查出患有贲门癌,从那之后,他很少出门,整天坐在家中胡思乱想,燕建社医生得知情况后,多次上门劝解,每次路过李某家都会进去陪李某聊聊天。平时,他也会经常给李某打电话问问李先生最近的情况。他说:“对于这些患者,更要多与他交流,不然,他的心理方面也会出现问题”。在一对一交流时,燕建社从未提及任何有关“癌症”的字眼。李某家经济条件不好,一个疗程输液七天,他的家庭情况也只能允许输三天液,他每次到家里治疗时,都会免去李某的输液费以及中医理疗费用等。

前年7月,他治疗了一名七十多岁的外乡镇的胃癌患者。患者做过手术,术后几个月老人恢复的不是很理想,家属经朋友推荐找到了他,因为老人年岁已大再加上术后体虚,他只能抽时间自驾车上门给老人看病开药,详细询问老人的病史,燕建社运用中医辨证分型的手段,改善病人体质,进行了康复医疗,减轻残余症状,延长了患者寿命。老人的家属过意不去,给他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红包表示感谢,但他很坚决地拒绝了。“我上门看病不会收钱,收钱就不会给你上门看病。给病人减除痛苦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如果简单地成为一种金钱物质交换,那我又何必非做医生?”燕建社说。多年来他一直坚持自己的行医准则。

燕建社常说:“身为最基层的乡村医生,当好健康的守门人是我的责任”。人生病都有痛苦和焦虑,医生就是要像对待亲人一样用最好的手段、最短的时间,帮助病人减除痛苦,为家庭减轻负担。

他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平凡工作中,用拼搏精神打造了自己最闪亮青春。没有光环,不慕虚名,他就如一面朴素而尊严的旗帜,30多年如一日,牢牢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带着对基层工作的满腔热情。他不忘初心,情系患者,在平凡中坚守,在工作中奉献。正是他这种待病人似亲人的理念,诠释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和职业操守,展示了白衣天使的大爱。

未来,他将继续开拓,以更高的热情,更强的责任感服务群众,以精湛的技术,展现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展示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做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为乡村振兴奉献热血!

入户健康调查(拍摄者:樊晓雷)

版权所有:中共晋城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