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荟萃>我身边的清廉故事

【我身边的清廉故事获奖文章-07】“廉为传家宝,践行八不准”的晋城审计人

发布时间:2022-10-17信息来源:纪工委

作者:市审计局 王润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小时候学习于谦的《石灰吟》,被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所启迪和激励,让我看到了一位古时候坚持操守、廉洁从政的清官形象。工作后慢慢发现,我的身边也有这么一群以廉为宝的审计人。他们虽然手握监督大权,却慎行慎微;眼见千亿资金,却不墨分毫;面对犬马声色,却不动如山。他们身边每一天都发生着微乎其微却又轰轰烈烈的廉洁故事。

“偷天换日”的高档酒店

在某次开展社保审计的过程中,市审计局审计组成员在到达某县后,被政府办联络人员带进了某五星级大酒店。正当审计组成员疑惑不解时,对方解释说大家远到而来开展审计工作不容易,只有吃好喝好才能更好的工作。大家安心在这里住宿休息,超标的费用不用担心,我们政府可以帮你们解决。审计组组长当即拒绝了对方的“好意”,并向对方讲解了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随后,审计组组长带领大家直奔一家普通酒店办理入住并及时开展工作。入住酒店的大堂虽不及五星级酒店那样金碧辉煌,但审计人员廉洁自律的形象深入人心。

酒店房间出现的大纸箱

某次开展扶贫审计过程中,审计组成员赴某乡镇现场查看产业扶贫项目效益。正值农业产业园的红薯成熟之际,大大的红薯看起来甚是香甜,看到产业效益较好能给当地农民增收,审计组的同志们也打心眼里开心,认真取证完成产业效益及资金使用等情况后结束一天的审计工作。没曾想到,晚上回到入住的酒店房间后,发现地上躺着一个大纸箱。打开后,才发现满满的都是红薯。审计组的同志心里顿时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审计组组长立即联系乡镇扶贫对接人,要求退还。对方却坚持说,一箱小红薯,真的不值钱,让大家尝一尝,不愿来取。乡镇距离酒店很远,审计组也没有交通工具将这么多红薯运回乡镇,审计组讨论后决定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将其购买下来,并当即把钱转给了对方。一份看似不值钱的红薯,或许会像某些人认为的那样影响不大,用不着小题大做,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拒一时的蝇头小利,长此以往足以泛滥成罪恶之花。转账给对方的金额不多,但审计人员廉洁自律的行为对对方的教育却非常多。

饭后散步的三公里

在对某县开展财政决算审计时,审计办公地点里住宿的酒店之间还有三公里的距离。出于出行的需要,被审计单位工作人员提议派车每天接送审计人员,审计组组长却笑着对对方说:“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微信步上万,能吃两碗半。”谈笑之间,拒绝了对方的好意,既让审计组成员锻炼了身体,也践行了不准用被审计单位的车辆的纪律。于是,每日清晨,迎着日出,审计组成员活力满满地奔向审计办公地点;结束一天辛苦的工作后,伴着落日的余晖,审计组成员又三俩相约,步行在“回家”的路上。三公里的距离不远,但审计组成员自律的形象却让人印象深远。

一个又一个微乎其微的廉洁事迹,虽然金额不大,数量不多,但却是每一个晋城审计人都经历过的事情。反映的是晋城审计人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工作作风,展现的是晋城审计人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良好形象。晋城市审计局把廉洁审计建设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持续强化对审计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一是以廉洁谈话“用人”。驻市审计局纪检监察组派出审计项目廉政监督员,在项目开始前定期开展廉洁谈话,引导审计组成员绷紧廉洁从审“弦”,守住底线,不触红线,自觉接受廉政监督员的监督;二是以廉洁制度“管人”。在被审计单位公告栏张贴审计公示,告知审计“四严禁”工作纪律、“八不准”工作要求和监督举报电话,自觉接受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三是以廉洁文化“育人”。采取古今结合、张贴宣传海报的形式,打造以廉政家风、廉政名言、廉政制度等主要内容的廉政文化走廊,形成廉政文化、机关党建和精神文明创建相结合的文化之风。

晋城审计人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和激励,而这份感动和激励还会永远继续。

版权所有:中共晋城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地址:山西省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
晋ICP备05001036号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